一、新药(新适应症/技术)获批
默沙东PD-1“泛癌种”适应症获FDA批准
美国时间3月29日,默沙东(MSD)宣布,抗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商品名为Keytruda)获美国FDA完全批准,用于经FDA批准的检测方法确定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型(dMMR)实体瘤成人和儿童患者,这些患者在既往治疗后出现进展,并且没有令人满意的替代治疗方案。
(资料图片)
二、研发/临床/市场进展
上海医药SPH4336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3月29日,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自主研发的SPH4336用于脂肪肉瘤适应症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孤儿药资格认定(Orphan-drug Designation)。
SPH4336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口服抑制剂,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目前该项目正在中国开展针对晚期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正在美国开展针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脂肪肉瘤的II期临床试验。该项目由上海医药自主研发,公司拥有完全知识产权。 截至本公告日,该项目在全球已累计投入研发费用约人民币12,589万元。截至本公告日,没有同靶点的产品获得FDA批准上市以治疗脂肪肉瘤。
科士华T细胞药物获FDA孤儿药认定
近日,科士华生物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授予其开发的KSH01 HD-TCR T孤儿药资格认定(Orphan Drug Designation,ODD)。
科士华KSH01 HD-TCR T细胞药物的适应症包括食管癌、胃癌、黑色素瘤、肉瘤、膀胱癌、喉癌等多种晚期实体瘤,其核心序列是依托科士华生物的核心技术平台TCR-XFinder及TCR-XPlanet T细胞数据库,从患者体内快速筛选出的具有强效抗肿瘤活性的天然来源TCR序列。
强生旗下杨森GPRC5D × CD3双抗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3月31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强生旗下杨森公司申报的talquetamab注射液拟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针对适应症为:治疗接受过至少3种既往治疗(包括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一种免疫调节剂和一种抗CD38抗体)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成人患者。公开资料显示,talquetamab是一款潜在“first-in-class”的人源化GPRC5D × CD3双特异性抗体,已于2022年12月向美国FDA递交上市申请。
FGFR抑制剂infigratinib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用于治疗胃癌
3月28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联拓生物引进的口服FGFR1-3选择性抑制剂Infigratinib(中文通用名:英菲格拉替尼)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拟定适应症为: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系统性治疗的、伴有FGFR2基因扩增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
BMS宣布O药临床3期试验随访结果
3月31日百时美施贵宝(BMS)宣布其PD-1抑制剂Opdivo(nivolumab)临床3期试验的三年随访结果。分析证明,3个周期的Opdivo联合含铂化疗作为新辅助疗法在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上持续呈现临床获益。Opdivo联合化疗可降低患者产生远端转移和发生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Opdivo是一种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旨在帮助恢复抗肿瘤免疫反应。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Opdivo已经成为多种癌症的重要治疗选择。
诺华III期实验表明瑞波西利为早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诺华近日宣布,NATALEE中期分析达到主要研究终点,NATALEE是一项III期试验,旨在评估瑞波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ET)对于存在复发风险的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R+/HER2-)早期乳腺癌(EBC)广泛患者人群的疗效。由于该研究已经达到了主要终点【无浸润性疾病生存期(iDFS)】,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建议提前终止试验。对于II期和III期EBC患者,不论淋巴结转移状态,相较于标准ET辅助治疗,瑞波西利联合ET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并带来持续获益。
国产两款溶瘤病毒产品获批临床
3月29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两款溶瘤病毒产品获批临床,分别为:1)亦诺微医药C5252疱疹病毒注射液,拟开发治疗复发恶性高级别脑胶质瘤;2)康万达医药重组人IL-21溶瘤痘病毒注射液(hV01),拟用于治疗具有可注射病灶的晚期难治/复发性恶性实体瘤。
和黄医药完成呋喹替尼FDA滚动上市申请,用于治疗结直肠癌
2023年3月31日,和黄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宣布已完成向FDA滚动提交高选择性、强效的口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1、-2及-3抑制剂呋喹替尼用于治疗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新药上市申请。
在美国、欧洲、日本和澳洲开展的全球 III 期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FRESCO-2 研究,连同在中国开展的FRESCO研究的数据支持了此项新药上市申请。FRESCO-2研究探索了呋喹替尼加最佳支持治疗对比安慰剂加最佳支持治疗用于治疗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上市许可申请,以及向日本医药品和医疗器械局(PMDA)的新药上市申请计划于2023年提交。
辉瑞PARP抑制剂在华申报上市
4月1日,CDE官网显示,辉瑞甲苯磺酸他拉唑帕利胶囊上市申请获受理。这是国内第5款申报上市的PARP抑制剂。公开资料显示,他拉唑帕利(talazoparib)是辉瑞的一款口服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研究表明,该产品可通过抑制PARP酶活性并将PARP捕获在DNA损伤部位,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减少和促进癌细胞死亡。
2018年10月,他拉唑帕利首次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携带有害或疑似有害生殖细胞BRCA突变(gBRCAm)的HER2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成年患者,商品名为Talzenna。
三、肿瘤投融资与企业动态
辉瑞与默克终止PD-L1单抗全球合作
3月27日,德国默克宣布在与辉瑞终止联盟协议后,重新获得PD-L1单抗Bavencio(avelumab,阿维鲁单抗)的全球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益。从2023年6月30日起,德国默克将通过其关联公司Ares Trading s.a.全面接管Bavencio的全球商业化。德国默克和辉瑞将继续实施各自正在进行的Bavencio相关的临床试验,德国默克将负责未来所有的研发活动。目前,产品生产和供应链仍将完全由默克负责,以确保患者长期可靠地获得Bavencio。
Bavencio由默克内部发现,默克和辉瑞于2014年建立联盟,共同开发和商业化Bavencio,以加速抗PD-L1抗体的开发。Bavencio在国际指南中被广泛认可作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UC)成人患者一线维持治疗的标准,这些患者在含铂化疗后无进展。Bavencio联合阿昔替尼已获批用于晚期肾细胞癌(RC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 Bavencio还被授权用于转移性默克尔细胞癌(MCC)成人患者的单药治疗。
ArriVent Biopharma获得1.55亿美元B轮融资
3月27日,ArriVent Biopharma宣布完成1.55亿美元超额认购B轮融资。所得款项将用于支持该公司主要候选产品furmonertinib(伏美替尼)关键的3期临床和额外研究,以及其管道的持续扩展。
该公司开发的候选药物伏美替尼(furmonertinib)是一款具有高度脑渗透性、靶向EGFR蛋白的激酶抑制剂,已经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ArriVent公司正在探索进一步开发伏美替尼用于携带其他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以及其他实体瘤患者。
多问医生完成种子轮融资
第二医疗意见平台多问医生于近期完成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为远程教育集团和云生物医疗科技。本轮融资将用于搭建基载GPT等大语言模型之上的第二医疗意见垂类应用多问医生,以及多问医生第二意见门诊部的筹建等。
第二医疗意见(Second Medical Opinion),简称第二意见,是指面临肿瘤、医美等医疗抉择时,由第二位医生依托首诊资料提出的多以文本形式呈现的独立诊疗观点,帮助权衡风险与疾病教育,强化或优化首诊方案,让患者更加安心和知情。美国癌症协会、斯坦福大学、梅奥诊所等都在积极倡导第二意见,部分重疾险赔付时也要标配第二意见来核准,由此催生了一大批诸如Best Doctors、Top Doctors等中高端第二意见平台。
17亿美元布局双环肽技术,Bicycle与诺华合作开发精准抗癌疗法
3月29日,Bicycle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已与诺华(Novartis)达成一项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发、制造和商业化基于双环肽的放射性偶联药物(Bicycle radio-conjugates,BRCs),用于多个肿瘤学靶标。
根据协议条款,Bicycle将利用其专有的噬菌体平台发现将被开发成BRCs的双环肽。诺华将负责BRCs的进一步开发、生产和商业化。诺华将资助所有临床前、临床开发和商业化活动。Bicycle公司将获得50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总计高达17亿美元的开发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
君实生物PD-1进军东南亚9国市场
3月28日,君实生物与康联达生技(Rxilient Biotech)近日在新加坡成功举办签约仪式。双方共同宣布,将设立合资公司在东南亚地区9个国家,包括泰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越南,对抗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拓益)进行合作开发和商业化。这是继北美、中东、北非后,特瑞普利单抗达成的又一项“出海”里程碑,其海外业务已累计拓展至超过30个国家。
中国生物制药抗肿瘤药2022年营收近92亿元
3月31日晚间,中国生物制药公布2022年度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7.8亿元,同比增长7.1%;经调整归母净利润29.9亿元,同比增长16.4%。中国生物制药旗下产品包括多种生物药和化学药,在肿瘤、肝病、呼吸系统疾病、外科/镇痛等多个治疗领域处于优势位置。其中,抗肿瘤用药2022年收入91.9亿元,同比增长14.3%,占营收比为31.9%,是为业绩贡献最大的板块。
君实生物2022年亏损23.88亿
3月30日晚间君实生物披露年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53亿元,同比下降63.89%;净利润亏损23.8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7.21亿元。报告期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约25.71亿元,减少63.89%,主要系上期君实生物基于与Eli Lilly and Company、Coherus的合作协议产生了大额技术许可收入和特许权收入,本报告期内对应的技术许可收入及特许权收入减少。
四、21CC一周观点
百济神州放弃License in药物独家权益,800万美元“打水漂”问题出在哪?
近日,医药企业跨境合作终止的消息再次传出, Leap Therapeutics(以下简称Leap)称百济神州未行使独家选择权,双方就DKN-01达成的授权许可协议终止,但双方关于DKN-1的一项临床试验合作将继续推进。针对DKK1靶点的DKN-01临床合作尚无负面信息,在国内DKK1靶点的研发中,百济神州也领先君实生物一步,此次却主动放弃已支付800万美元收入的部分地区独家权益。
一位了解肿瘤研发领域的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根据相关研究综述,DKK1靶点的临床效果普遍不佳。DKK1靶点的信号通路十分复杂,不只影响癌症一类病种,对众多疾病都会有影响,不够聚焦。因此,该靶点如研制成为肿瘤药物,副作用会较大。另一位医药企业肿瘤事业部负责人认为百济神州放弃或是可能临床数据表现不好。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上述问题咨询百济神州,对方表示关于此次合作目前无法提供更多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协议终止多是本土企业license out遇阻,如礼来放弃与信达生物共同开发信迪利单抗,渤健“退回”诺诚健华BTK抑制剂奥布替尼全球权利等。关于中外药企独家权益合作终止的原因,上述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一般情况下,终止合作的原因主要有三类,首先,是药物临床试验数据不佳;其次,可能与公司的战略调整相关;此外,国内外大环境也是可能导致跨境交易终止的原因之一。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李宁:没有无用的药,关键要找到合适的评价标准
近日,在2023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技术平台产研创新峰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李宁教授在主题演讲中表示,科学家有了创新研究成果后,更重要的是要有合适的团队来“雕塑”这一成果,有的药物设计很好,但是临床疗效不明显,这种情况不能简单归咎于体内试验比体外实验更复杂,而是要关注背后的评价标准体系问题。“我们相信没有无用的药,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剂量、合适的给药方案、合适的人群等。”
李宁教授举例称,从第一代EGFR·TKI药物易瑞沙来看,2002年II期临床研究治疗二线非小细胞肺癌,FDA批准上市,2005年III期临床研究失败,FDA不允许新患者使用,2011年从美国撤市。
“是因为易瑞沙这个药物不好吗?我们都知道这个药物非常好,之后通过亚组分析发现亚洲人群获益,后来又在IPASS实验亚组分析发现突变患者获益,2015年重新在美国上市。”
“随着二代基因测序的出现和成熟,检测价格相对便宜,又发现易瑞沙针对的不是所有EGFR人群,而是EGFR基因存在19或21号外显子特定突变的患者。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有时候不是药品不好,而是要有适宜的评价标准,找到合适的用药人群。新药研发评价标准至关重要。”李宁教授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