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新京报记者先后进入安徽合肥两家半天妖烤鱼门店卧底暗访,发现涉事门店存在使用过期食材、从垃圾桶拿回食材继续上桌、缺斤短两、违规办理健康证等多种问题。
记者在半天妖烤鱼唯品奥莱店的后厨工作多日观察发现,解冻后的鱼即便存放时间已经超过保质期,后厨的工作人员并不会废弃,而是会继续使用。
(资料图)
在半天妖烤鱼家天下店,后厨的冰柜上还贴了各种食材的保质期限。但记者发现,负责备菜的阿姨并不会照此执行,年糕、脆皮肠、千张等各种过期的食材依旧会被端上餐桌。她曾向后厨的其他同事转述门店负责人的要求:“只要不臭,都能继续用。”
半天妖烤鱼致歉:涉事门店永久关停
3月24日,针对“安徽合肥两家门店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一事,半天妖烤鱼官方微博发布声明,我司本着对触及食品安全红线“零容忍”的态度和严格规范管理制度的执行,将涉事两家门店进行永久关停,不再对外营业。
截至目前,未发现其他门店有类似问题存在,现已全部正常营业。
8年开店千家,非首次出现食安问题
据半天妖烤鱼官网上的公开信息,上海半天妖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部设立在中国上海,“半天妖烤鱼自2015年创造出第一条青花椒烤鱼以来,已在亚洲开设连锁门店1000多家;品牌主要以青花椒烤鱼为特色,佐以麻辣、酱香等8种不同口味的特色烤鱼,更有大叉烤肉、2元自助等多种特色体验。”
半天妖烤鱼在官网上还设有专门的“食材安全”界面。进入该界面,是半天妖烤鱼使用的“叉尾鮰鱼”“内蒙羊肉”以及“新鲜蔬菜”“五常大米”等各种食材种类的描述,无其他与食安相关的内容。
半天妖烤鱼的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曾多次被曝光。
去年9月,东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全市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利津县半天妖烤鱼店抽检的自消毒餐杯,检出大肠菌群。11月,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显示,胶州市半天妖餐饮店使用的小碗(自消毒),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据新京报,今年1月5日,有媒体报道,有市民在家中点了一份半天妖烤鱼(青岛西海岸新区利群金鼎店)的外卖,用餐时发现烤鱼内有数条蛆虫。事发后门店店长表示想要先将菜品回收,之后一定会给顾客们一个说法。次日,半天妖烤鱼相关负责人主动联系到该顾客,提出最高可赔偿5000元,但在这之后就没了下文。
1月15日,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近期餐饮业食品安全大检查进行通报,半天妖烤鱼卜蜂莲花北苑店由于存在未按要求进行信息公示、未按规定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制度、未按规定定期维护、清洗、校验餐饮服务设施、设备等问题,被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
上海闵行区市场监管局约谈半天妖烤鱼总部
安徽合肥两家“半天妖烤鱼”存在食材问题被曝光后,引发网友关注。
3月20日,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上海半天妖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半天妖烤鱼总部)开展约谈。。
针对媒体曝光的问题,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逐一向企业指出错误,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要求企业迅速落实,妥善处置舆情,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出现。闵行区市监局要求该公司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完善主体责任相关制度,依法配备食品安全管理总监、食品安全员岗位,按照要求开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总部应加强对门店抽查巡检,建立严格的加盟商奖惩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门店立即整改,必要时关停整顿。
工人日报社评: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不能总靠卧底“捉妖”
规范线上线下互联共生的餐饮品牌和门店,对监管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魔鬼藏在细节中,法宝藏在实践中。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工作做得更加深入、全面、精细,形成严密的监督网络,考验着有关方面的决心和智慧。
后厨“作妖”已不是第一次被媒体抓包了。使用过期食材、卫生不达标、违规办理或不办理健康证等,似乎已成不少餐企的“默契”。去年的“土坑酸菜”事件、今年央视“3·15”晚会上的“腐烂橄榄菜”“香精大米”等问题,同样触目惊心。时间在变,涉事商家及食品在变,而制作方的“眼不见为净”却还是“原来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而发现这些猫腻的依然多是媒体的卧底暗访。
近年来,新食安法回应了公众诉求,有关部门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很大程度上扭转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整体局面,不少曾经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以“地沟油”为例,近年来,其案发量、曝光量、搜索量和讨论量都断崖式下降,这让公众看到了法律和执法力量的应有威慑力。
尽管如此,依然不时有个别地方曝出食品安全问题。这既因不法商家太狡猾,也因执法行动某些时候流于形式。比如,商家“打游击”的成本低,外部监督有时难以穿透后厨的“墙”;有些地方的执法多为抽查,只对卫生、台账等“扫几眼”,难以识破商家的障眼法。
为了让监管更敏锐、机智,形成强大的约束和倒逼力量,不少地方开展多种路径的探索。有的地方在外卖送餐行业聘任外卖小哥兼职食品安全“吹哨人”;有的地方出台规定,明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至少配备1名食品安全员;有的地方推进“明厨亮灶”工程,让监管部门和食客通过监控画面实时监督后厨情况等。
食品安全关系百姓健康,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互联网时代,孕育网红品牌并迅速复制,已不是新鲜事。规范线上线下互联共生的餐饮品牌和门店,对监管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魔鬼藏在细节中,法宝藏在实践中。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工作做得更加深入、全面、精细,形成严密的监督网络,考验着有关方面的决心和智慧。一句话,希望食品安全“捉妖记”不要频频上演。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