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其重点是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
【资料图】
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60万亿元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提升至50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左右。
“下一步,要立足工业主阵地,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发展主线,以工业互联网为新方法论和新途径,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全面深度融合。”余晓晖说。
在余晓晖看来,重点推进方向可以有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数字化、绿色化高效协同,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水平;二是梯次推动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是以数字化接链补链锻链延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四是利用数字化带动工业控制、工业软件等传统薄弱领域突破,牵引产业平台化生态化共享化发展。
中国信通院预测,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60万亿元,我国数字经济投入产出效率将提升至约3.5%。
信息通信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2022年,我国第五代移动通信(5G)建设全球领先,全年新建5G基站88.7万个,累计建成231.2万个,占全球总数的60%以上。宽带光纤网络加速布局,千兆城市已超过110个。“东数西算”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加快推进。2022年,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增速超过25%,算力规模达到全球第二,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
余晓晖分析,信息通信业作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将在三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一是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数字经济发展“大动脉”。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逐步构建了“算、存、运”一体化的算力基础设施应用体系,并持续向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不断畅通海量数据流动路径,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是以数字技术创新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我国5G专利全球占比达40%,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水平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数字技术有望与制造、能源、材料、生物等技术交叉融合,带动新兴领域与相关产业短板突破,持续提升我国技术实力。
三是以数字化赋能带动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已成为放大生产力的“乘数因子”,信息通信业将持续赋能我国服务业、工业数字化发展,催生一大批极具活力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建设工业互联网深化工业数字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的重要支撑。近5年来,中国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行业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工业互联网将在带动传统工业体系变革、引领技术产业换道超车、打造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等方面持续释放价值。
余晓晖建议,大力建设工业互联网深化工业数字化转型。一是持续加大工业互联网网络、标识、平台、安全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力度。强化“5G+工业互联网”支撑能力,扩大标识解析体系节点规模和覆盖范围,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完善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和保障体系。
二是深化工业互联网在制造各行业应用,加快向矿山、能源、医疗、交通、物流等行业以及安全生产、应急保障、质量追溯、节能减排等领域拓展。加快工业互联网与传统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协同建设、融合应用。推进5G全连接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解析等与各工业园区深度结合,推动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
三是集中力量破解制约规模化发展的技术短板,同时加快平台、标识解析在重点产业链的普及应用,打造网络化智能化供应链体系,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四是将工业互联网有机融入国家重大工程、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予以支持,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统筹支持力度。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