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全国人大代表、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今年带来两项建议,内容围绕矿产资源保障、固态电池研发等展开。
企业“出海”开发优质矿山项目
随着气候问题日益凸显,新能源转型已是全球共识,如何保障锂电核心原材料供给则成为行业焦点。根据目前各电池厂产能规划统计,至2030年,全球锂电池产能将超过5000GWh.以锂为例,需要约300万吨碳酸锂方可满足锂电池规划,而2022年全球碳酸锂产量仅约70万吨。
【资料图】
在新能源产业链上,上游资源大多在海外相对欠发达的地区,期间除常规的项目建设,或需重新建设基础设施,如发电站、运输路线等。以锂矿资源为例,一个成熟的锂矿项目一般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建设投产,而不成熟的锂矿项目建设投产时间则可能延长到5~8年。但下游电池产线扩产、建设仅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导致上游资源端往往无法匹配下游电池端的扩产速度。
对此,李良彬建议从三方面解决原材料供应保供问题。首先,为全球寻找优质矿山提供资源支持或共享,提升海外项目的投资、建设效率。在供给端,企业可以前往海外寻找、投资、开发更多低风险、低成本的项目。与此同时,其建议相关部门给予出海企业一定的政策或资源支持,与资源国家建立包括贸易、投资、技术合作在内的经贸合作机制,在不弱化监管的前提下优化审批制度,推进对外投资合作各项业务便利化,缩短项目的投资、建设周期。
其次,李良彬建议,在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加快国内资源项目的勘探、开发投入。目前国内锂资源地质勘察方面缺乏稳定产出,即新增项目较少,成为限制国内锂产能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建议在专业部门的支持下,整合政企资源,大力开展锂矿资源勘探工作,找到更多优质本土矿源,提升资源自给率。
最后,李良彬建议大力发展锂电池回收技术,完善相应法规。目前电池回收再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即自动拆解的技术成为电池再生效率的瓶颈;“小作坊”式电池回收为行业带来安全、环保隐患。
因此,李良彬建议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高校、机构、企业同时参与到技术攻坚之中,尽早实现电池的高效回收,为即将到来的动力电池退役潮做好准备;同时在现有工信部名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电池回收法规、制定明确奖惩规则,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研发高安全耐低温固态电池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逐步攀升,但不同地域间的差距日趋明显,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冬季低温对电池续航里程的影响。同时,安全问题也是限制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瓶颈。
一般情况下,电池适合在20~30的温度区间内工作。当温度下降到0以下,低温下电解液导电率急剧下降、电荷转移电阻(RCT)增大等因素将导致动力电池续航里程将明显衰减。此外,在面临挤压、穿刺、严重车祸等情况时,电池的隔膜破损将引发正负极接触短路,极易引发火灾。
李良彬认为,固态电池是能够根本解决安全性及低温性能问题的主流方案。但全固态电池在技术上仍有较多问题亟待攻克,距离商业化仍有一定距离。
因此,李良彬建议从国家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投入固态电池研发,培育相应人才。一是建议将固态电池纳入重点研发领域,推出更多重点研发计划、重点科技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等,汇集更大力量,在固态电池研发领域抢占领先身位。二是建议设立相应细分学科,发挥高校科研力量,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打好固态电池研发这场持久战、攻坚战。
此外,李良彬认为对企业而言,纯技术研发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和遥远的产出,不利于长期执行。实际上固态电池研发过程中的固态电解质、固体隔膜、半固态电池等产品,均具备商业化能力,且能提升电池安全性能、抗低温性能。
因此,李良彬建议推广固态材料、半固态电池等产品,同时建议国家对固态系列产品提供一定政策扶持,鼓励电池厂、车企将固态研发进程中的产品阶段性落地,从而形成以商业化推动技术研发良性循环。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