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五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ASRIF)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峰会以“高质量建设空中丝绸之路、高能级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围绕民航业复苏、区域开放合作、智慧民航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进行议题设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从地面到空中、从场内到场外、从生产到管理、从行业到产业……民航业要如何将绿色低碳转型打造为发展“加速器”?如何建设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峰会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就上述主题,对跨国公司碳中和50人论坛秘书长刘恒伟进行了独家专访。在刘恒伟看来,推动民航绿色低碳转型有四个可参考途径:通过节能实现减排;CCS(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燃料转换;通过交易的方式,如购买碳配额、碳信用,来抵消排放。
航空业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主要有四条路径
NBD:在您看来,民航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有哪些必要性?
刘恒伟:航空业本身就是一个高排放的行业。当前各个行业都想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这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也提出力争2030年前要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要实现碳中和。落到民航业——尤其是跨国航班上,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必要性还要更高一些。以飞往欧洲的航班为例,未来国内飞机飞入欧洲,就进入了欧洲的碳市场体系,需按相关规定缴纳“碳关税”。因此目前无论是从碳市场的角度,还是从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航空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
NBD:能否举例说明,航空业可采用哪些模式来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目前来看低碳创新成果的具体应用场景有哪些?未来是否会进一步下沉?
刘恒伟:其实在绿色低碳转型这方面,航空业与其他行业没有本质区别。实现路径方面,大体有四个途径。首先是通过节能实现减排,这也是我们较为熟悉的一个模式;第二条路径是CCS(碳捕集与封存)。通过碳捕集技术将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起来,然后运输到合适位置,永久埋藏在地下或是其余能够实现永久固态的储存方式。第三种路径是通过燃料转换来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最后,如果技术路径还是无法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企业去购买碳配额、碳信用,来抵消排放。
这四条路线不仅对于航空业适用,也适用于其他行业,目前都在推广中。但对航空业或是身处其中的某一家企业来说,很难通过单一路径就能实现净零排放、实现碳中和,未来需要的是一套组合拳。
至于应用场景,减碳很重要的一个方向是数字化。以汽车为例,车载导航的应用就是通过数字化平台来进行最优路线分配,让用户节省时间、燃料等成本。这类数字化的应用场景就在大规模推动减排,未来也可以在航空业或临空经济园区推广应用。应用场景未来还是要下沉扩容,其他行业已有的应用场景,也都可以借鉴尝试。
NBD:低碳转型时该如何协调经济与低碳之间的平衡?
刘恒伟:在航空业里,这是一个经常被提到的问题,也是一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但这里面存在一定认识误区。我们讲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更多的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在我看来经济效益和低碳转型之间并不是一个矛盾或是需要平衡的关系,反而绿色低碳转型可能是经济增长的一个新驱动力。
这些实现路径中,无论是购买碳配额,还是燃料转换,对资金的消耗量确实都相对较大,但实际上做低碳减排,各行各业面对的挑战是一样的。低碳转型不仅是技术的转型,还需要很多配套及产业的升级更新。比如在转型过程中,会有企业因实力不同遇到资金困难等问题,这时就需要绿色金融来配合介入,助力企业转型。
民航业需建立可与国际对接、对话的ESG标准体系
NBD:要实现民航的绿色转型和全面脱碳目标,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刘恒伟:我的观点是,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无论是低碳转型、绿色发展,还是包括现在比较热的ESG概念,都不是成立一个部门,一个人去负责,企业定期发布一份ESG报告就可以交差的事情。尤其目前很多ESG报告还是停留在“好人好事”层面,实际上这不是国际银行严格意义上对ESG披露或实现绿色转型的方式。
因此认知很重要,民航业转型时一定要意识到,这是一个理念的转变,要将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完全融入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的方方面面中。转型设想起来是很美的,讲故事也很美好,但实际操作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企业的商业模式、人员体系都随时可能发生重大变化,转型前一定要充分认识,下定决心。
NBD:从国际角度来看,国内民航业该如何对标国外标准,让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国内民航企业在海外市场发展的助力?
刘恒伟:首先非常明确的一点是,民航业与其他行业一样,要全面拥抱ESG框架体系,来推动自身绿色低碳转型。我们提到的绿色低碳,其实只是ESG中的“E”,我们应该有自己的ESG体系框架。落到民航业,类似于搭建起一种语言模式,民航需要建立一个可与国际对接、对话的ESG标准体系。
现在国内一些行业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热衷于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但制定了标准后就结束了,标准是需要有人使用的,若无人监督使用就是无效的。另外,若一份标准不能实现对接,也就失去了价值。
NBD:从国际角度出发,国内民航企业要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可参考的方向有哪些?
刘恒伟:我觉得在减碳这个领域,很多事情需要持有开放的思维,尤其是加强国际合作。低碳转型中,技术创新至关重要,先要推动技术创新,然后才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但技术创新需要一个过程,需从研发到示范再到推广应用。其中研发环节很关键,且是一个“有钱人的游戏”。国家越发达、经济体越发达,研发投入就越大,研发能力也就越强。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这个特征非常明显。
目前来看,国内民航业依然拥有巨大的市场,这也意味着还有很多应用场景有待开发。未来,一方面我们要增强独立研发和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全球低碳转型浪潮也提供了合作的空间和机会,发达国家有较强的研发实力,但缺少应用场景;国内刚好有无限可能的应用场景。增加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对接,也是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向前迈进。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