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风口就是承接全球订单的工业化能力,一定要强化这个能力,才能维持庞大的从业团队、完整的产业链能力,以及持续改善进步的机会。
青铜文明繁盛一时,在汉朝之后渐渐消失。社会需求决定了一个行业的兴衰。工艺在需求中慢慢改进,一旦需求消失,产品就无法恢复到先前水准。
夏朝即已有青铜器,商代成为青铜文明的高峰,铸造了世界最大的铜鼎,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都出自商代。周朝青铜器继续发展,成为地位和财富的标志与象征,那时发明了青铜器错金银技术,青铜器开始变得华美。从西周末年到春秋时期,青铜器开始返璞归真,纹饰向着朴素演变。
(资料图)
秦统一中国后,青铜器失宠。在汉朝,青铜器有长信宫灯和马踏飞燕等代表作,其中灯具类是青铜器的一个主要用途,青铜器实用功能凸显。
早在战国时期,青铜器尊贵地位就已不保,青铜器珍贵是因为青铜本身有亮眼表现,除了制作兵器,还适合制作礼器。相比青铜,铁器在制作工具上更有优势。金银和漆器更为华美,逐渐取代青铜器的奢侈地位,成为贵族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青铜器渐趋没落,以至于宋朝人发现先秦青铜器时,就跟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发现古希腊罗马文明一样,备感惊艳,宋徽宗还派人在宫廷制造坊仿制了大量青铜器。
青铜器确实很亮眼。首先是器型种类众多,群星荟萃;其次是青铜工匠具备巧思,他们将想法融入到器皿中,让它充满艺术元素。
按道理,后人站在前人肩膀上,很容易超越前人,实际上并非如此。青铜文明辉煌灿烂,离不开当时社会对青铜器的巨大需求,那时有一大批以此为终身职业的工匠,这些工匠家族后代都以制作青铜器为职业,他们偶然发现的制作技巧能够固化下来,还能在和同行交流中博采众长。
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庞大的工匠群体以及创作氛围,青铜文明才能一步步走向辉煌。当贵族社会的订单消失,为此服务的工匠群体就失业了,他们的技术也会失传,时间久远之后,这种技术就沦为历史绝唱。后来青铜制品沦为民间生活用具。
历史上存在大量此类现象,比如唐诗宋词好,是因为当时社会风气崇尚,文人雅士以此为荣,诗词好有人赏识就可以获得提携。等到明清时期八股文开始盛行,文人雅士也写诗,但怎么也写不好,但是当时市民群体开始对小说有了需求,民间印刷盛行,明清小说获得很大成就。
我以前在一家原料药厂采访,一位老技术人员说,按照公开工艺化学反应就可以生产出来这种原料,但是良品率低,他们不断努力,改进工艺,就是为了提高纯度,让成本更低。只有在工艺方面做得最好的才能生存。唐诗宋词好,是因为产量大,优中选优的才能流传下来。青铜器其实也是如此。
大多数产业都需要实践做支撑,比如中国人在铺路修桥建设大型公共工程上面已走在世界前列,是因为中国这类工程很多,从业者见识的案例多,也有了各种解决方案,另外我国也配套出了庞大的工程机械设备,有很多从业者,可以低成本高质量完成工程。
那些上世纪就基本完成大型公共工程建设的国家,他们无疑开创性地解决了很多行业难题,但是因为没有工程可以做,人才都流失了。
有了订单,才会有越做越好的机会。比如汽车产业,不断做下去才能发现问题,积累口碑。在新能源汽车之前,国产车口碑就有大幅提升,这就是长期积累之后的爆发。
只要一直做,就有机会迭代升级,一个庞大市场能生存的企业,在全世界都会有竞争力。一些企业不赚钱也要维持下去,就是为了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生产运营团队。
一旦一个产业停顿之后,想要恢复就很困难,比如美国在上世纪就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现在却没了这个能力。产业一旦转移到其他国家,想要恢复也不容易,整个产业链都会转走。
这就是所谓的风口,历史也有风口。当下的风口就是承接全球订单的工业化能力,一定要强化这个能力,才能维持庞大的从业团队、完整的产业链能力,以及持续改善进步的机会。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