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默达
近日,有旅游博主反映,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金沙江大湾观景台附近的214国道旁,有人筑起高墙阻挡过路游客观看,只能前往观景平台付费观赏,此举引发争议。
开车路过此地,想抬头看一眼远处的雪山,却只能看到高墙,着实令人扫兴。这种情况并非首例,桂林象鼻山景区外筑墙种竹,阻碍游人远眺,经媒体曝光后,景区砍伐了部分毛竹,但高墙仍在,招致不少批评。今年“五一”期间,有网友反映壶口瀑布两侧设置密不透风的围挡物,阻碍行人从公路观看,导致舆情发酵,景区随后拆除了围挡。
景区为何频频筑墙?壶口瀑布景区回应道“内部扩建需要”,而后又称“出于安全考虑”,但仅在景区路段一侧修墙,且墙体密不透风,着实解释不通。梅里雪山所在的德钦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则委婉表达“当地经济条件不好”“旅游收益反哺村民”的情况,并表示未来景区“扩大化”或将拆除围墙,也许更加贴近景区的真实想法。
说到底,部分景区仍然摆脱不了靠门票盈利的需求。然而,围墙激起的不是好奇心,而是游客的不满;靠筑墙来遮挡自然风光,逼游客去买票,收到的更多是差评。若丢了口碑,更不利于景区长期发展。在视频评论区,许多网友拿出“杭州西湖主动拆墙”“淄博烧烤诚信至上”的例子做对比,旨在说明尊重旅游市场规律,才能保持长久的热度,同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张门票之争,反映出景区管理中的“封闭思维”:把好东西围起来,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当地主管部门和旅游开发公司似乎忘记了最基本的道理:大好河山,本就不是谁的私有物,而是人人有权欣赏。委托专人进行开发并收取门票,是要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来产出新的价值,选择权仍在游客。退一步讲,若游客都选择远观而不愿去体验游玩,难道不应该反思是否是门票定价过高,或是服务没有跟上?只从游客身上找问题,只想着垄断旅游产品开发的全流程而非与游客共同探索开发,只会导致景区越做越“小气”,经营模式越来越死板。
也要看到景区建设中的现实问题。能够有勇气拆墙的景区,大多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充足的管理人员,在门票之外有着服务业收入作为支撑。且这类景区开发历史久,部分或全部收回了前期开发成本。而诸如梅里雪山、壶口瀑布沿线开发不足,更加依赖门票收入。德钦县工作人员的回应中同时提到了另一个问题,景区由政府开发建设,委托旅游公司进行日常经营维护。而单靠公司去拟定经营战略,乃至拍板拆墙,也难免越权。期待相关地方和景区跳出“封闭思维”,进一步深化服务意识,切实提升游客游玩体验。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