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6月6日在第三届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IFCII)上发布了《2023中国社会责任投资报告》,此次报告以“超越两极:金融如何支持乡村内生动力”为主题。重点关注“乡村内生发展”“真正有助于乡村内生发展的乡村金融结构和及发展模式”“有哪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供参考”等。
与会专家认为,要实现乡村的内生发展,要发挥好中国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过程积累下的宝贵经验,同时,金融机构要加力支持,金融服务尚未覆盖到的小部分人群则是未来社会责任投资的方向所在。
协同、融合,实现内生发展
(资料图)
“过去始终存在着一对矛盾关系,即一方面地方希望资本下乡来支持乡村发展,但另一方面乡村也确实存在一些比较薄弱的地方令资本无从下手”,CAFI研究部执行主任胡煦指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CAFI今年提出“超越两极”的理念,即认为很多乡村事业的解决方案可能不会是纯粹的商业解决方案或纯粹的社会公益解决方案,它应该是由一些强烈具有创造社会效益意愿同时又具有一定经营能力的机构来提供方案,最终达成双重目标。
报告指出,乡村的内生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的特征:
1. 欠发达地区人群寻求发展的自主性;
2. 利用外部资源但不依赖外部资源,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升能力,最终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3. 基于地方性知识、在地资源和本土文化,探求各类发展问题的在地解决方案,尊重发展的多样性。
要实现这样的内生发展,报告认为,乡村一方面要盘点本地区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自然资本等,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各自发展的路径。另一方面,离不开外部资金投资支持。报告建议,要建设功能错位、优势互补的乡村金融机构组织生态;让“社会”部门在构建乡村金融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确保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应该为乡村人群提供发展支持。
报告认为,概括来看,实现乡村内生发展需要的是“协同”和“融合”。包括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协同,形成优势互补的良性生态;“政府—市场—社会”三部门的融合,发展具有“双重目标”的金融中介体系;以及金融服务与发展支持的融合。
用好自己的经验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指出,“三农”领域的发展确实有长期历史性共性问题,但经过“三年精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过程,我国已经总结出一批有效经验,面对各种困难,还是要用好自己的经验,发挥中国优势。
首先,要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汇集各个方面、各个部门的力量,金融部门也需要从大到小全部参与。
第二,需要政府、社会共同努力,但是市场化导向必不可少。
第三,金融机构在开发产品和服务时,要重视支持和培育有先进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市场主体,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现代化程度,这也是金融机构的重要使命。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冯兴元则认为,现在农业领域的经济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农业转型目标是农业现代化,现在的小农结构是短期内不能消除的,从金融角度看有些地方还没有发力,无论是城里还是农村的灵活就业、灵活创业方面的贷款支持要加强。
中和农信董事长、总经理刘冬文表示,中国弱势群体的需求还是没有得到满足,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可能还是有10%甚至少于10%的人口的金融服务没有得到满足,这也是未来社会责任投资发展的方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