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冀川
5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1月至4月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逐步恢复,出口降幅收窄,效益持续改善,投资稳定增长。
(资料图)
1月至4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7个百分点,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低4个和1.7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4.40亿台,同比下降5.6%,其中智能手机产量3.22亿台,同比下降11.2%;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02亿台,同比下降27.3%;集成电路产量996.3亿块,同比下降10.3%。
出口方面,1月至4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5个百分点,比同期工业降幅深5.2个百分点。据海关统计,1月至4月份,我国出口笔记本电脑4055万台,同比下降32.4%;出口手机2.32亿台,同比下降13.2%;出口集成电路821.0亿个,同比下降11.7%。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效益在持续改善,1月至4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4.31万亿元,同比下降4.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7个百分点;营业成本3.80万亿元,同比下降3.9%;实现利润总额861.6亿元,同比下降53.2%,较一季度降幅收窄4.3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较一季度上升0.1个百分点。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记者分析,电子信息制造业正处于转型之中,一方面传统的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面临全球市场饱和,产品更新速度减慢;另一方面,人工智能、5G等领域创新应用不断,需要企业加快布局国内外市场,在新技术、新应用的重大突破来临之前率先卡位。
一位不愿具名的智能制造产业从业者对记者表示,电子信息产业研发涉及很多基础研究,而这称得上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首先它的功利性不够强、普及推广应用的前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次,它较难吸引到大量的社会资本投资,更多地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在疫情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国内不论是政策引导还是资本投资方面,都进一步重视了电子信息基础研究,目前行业营收和利润下降主要源于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成果并未显现,尚未开启新一轮的产品迭代。
在投资方面,数据显示,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1月至4月份,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2%,比同期工业投资增速高5.9个百分点,但比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低1.1个百分点。
柏文喜说,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发展和升级有明显的科技驱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相关资本投资意愿强烈,电子、科技领域上市公司也积极投入研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也越发明确。第一是5G技术的发展将为电子信息行业带来巨大的新应用机遇;第二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机器人、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补充表示,随着电子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更广泛普及,以及通讯、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变革,电子信息制造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速,诸如“折叠屏”“汽车智能化”“AR/VR”“半导体国产替代”等不仅是行业未来趋势,也是有望因新技术、新产品出现而被资本市场重点关注的热点。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