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保险学院举办了“2023年中国保险业发展与《保险蓝皮书》研讨会”,并于会上发布了《2022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分析》(以下简称“《蓝皮书》”)及《2022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与投资价值评价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
《蓝皮书》主编、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保险数据文献中心主任寇业富表示,《蓝皮书》主要从保险产业发展与政策,保险经营主体分析,保险产品、服务与科技发展,中国社会保险的发展与创新,业界天地与专家声音等五大方面,对中国保险产业的发展进行总结分析。
《蓝皮书》指出,2020年以来,监管机构不断推动细分保险行业监管政策、治理行业乱象补齐制度短板,为行业健康发展夯实各项基础制度。人身险行业保险保障功能不断加强,同时针对各营销渠道的强化监管细则的下发也使得行业竞争更加透明;财产险业务平稳发展;保险资金运用持续重风控、调结构,保障保险资金的安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偿二代”对保险公司资本约束性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稳定。
(相关资料图)
事实上,随着中国保险行业快速发展,更多中小险企逐渐成为推动保险产品创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保险需求的重要力量。《蓝皮书》指出,中小型保险公司占保险行业内经营主体的比例达到90%左右。中小险企的健康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着中国保险行业的未来。根据保险公司和中国保险市场的经营特点,以及保险监管政策和保险业发展规律,通过精算模型、大数据平台和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探寻中小险企的内涵价值、成长规律和动力逻辑,发现可能创造行业未来的新生力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蓝皮书》显示,保险公司的价值成长性评价分析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保险公司的价值成长性,根据价值成长性定义,结合保险业的功能、保险业负债经营的特点,构建了五个一级指标:市场拓展能力、融资能力、盈利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经营创新能力;并在一级指标下通过构建数目不等的二级指标得到中小型保险公司成长性的定量分析指标体系。
寇业富表示,自2016年开始主编出版《蓝皮书》以来,始终坚持“公开、客观、科学”的原则。“《蓝皮书》信息数据来源、评价方法等是全部公开的,梳理分析或评价结果也是有的放矢,具备可验证性。同时,分析的理论基础尽量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道路,评价过程、评价方法等也尽量避免或者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寇业富表示。
同时,《蓝皮书》就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产品结构、服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指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已成为各险企的共识,但不同类型险企的经营策略逐步分化。大型保险集团将向产业链突破,积极打造大健康生态圈。中小险企也将不断探索“特色化经营、差异化竞争”的发展路径,专注细分客户群和场景,推出简单化、碎片化、高性价比产品,打造自身差异化特色。此外,《蓝皮书》还对社会保险制度内容、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和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保险机构高管、专家学者对《蓝皮书》《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系列著作发挥的行业引导作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就该系列著作的服务目的和服务对象、如何扩大社会影响等给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研讨会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博士研究生导师、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庹国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朱南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何小伟,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副院长郑苏晋,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褚福灵等专家,围绕《蓝皮书》呈现的内容,以及保险行业目前发展情况和未来趋势等表达了自身的研究和看法。
阳光保险集团董事会秘书兼战略总监董迎秋,长城人寿合规负责人、首席风险官彭荣华,战略企划部负责人韩丰翔,英大财险总精算师刘安泽,发策部战略研究处副处长阮景平,大童保险战略研究部负责人邵清华,中石油专属财险发展企划部副总经理王占东,发展企划部资深经理孙红艳,太平再保险业务管理部负责人娄鹏,中邮人寿董事会办公室公司治理室经理李春峰等险企管理人员,围绕《蓝皮书》价值成长性评价,以及自身公司坚持特色经营的探索、服务创新等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分享。
研讨会最后,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院长周桦指出,在学界业界的讨论交流、共同促进中,中国精算研究院保险数据文献中心的工作将做得更扎实、更精深,并在打造品牌影响力、发挥行业发展引导作用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