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世界第一大稀土矿藏、第二大铌、钍矿以及国内最大的萤石矿,白云鄂博被誉为“富饶的神山”,而背靠白云鄂博矿的包钢股份也正乘势而起,积极打造资源及综合利用产业的“第三极”。近日,包钢股份举行投资者接待日活动,包钢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振刚表示,包钢股份将推进白云矿深部资源勘探、开采工作,打造国内最大的铌、钪、萤石产业。
背靠“神山”聚焦“三大支柱”
(相关资料图)
包钢股份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上市公司,而背靠着白云鄂博矿,包钢股份正在由单一的钢铁企业实现华丽转身。刘振刚介绍到,“以开发铁精矿、稀土精矿、萤石精矿等矿产资源为依托,包钢股份已发展成为拥有1750万吨钢铁产能和丰富资源的‘钢铁+资源’型企业。”
据介绍,包钢股份现在不仅是世界最大的钢轨生产基地、我国品种规格最为齐全的无缝管生产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同时也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稀土资源生产基地。资产总额从上市之初的72.7亿元增至1467亿元,总市值由71亿元增长至超千亿元,期间最高超过1800亿元,实现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
白云鄂博矿位于包头市北,是多金属矿,主要矿物及元素有铁、稀土、萤石、铌、钪、钍等。铁矿石储量14亿吨;稀土储量折氧化物3500万吨,为世界第一大稀土矿,占国内稀土储量81%;铌储量约660万吨,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萤石储量1.3亿吨,国内最大;钍储量折合ThO2(二氧化钍)22万吨,居世界第二,是未来的主要核原料元素。
如此丰富的资源成为包钢股份发展的强劲动能,包钢股份董事会秘书白宝生介绍,白云鄂博矿分为主矿、东矿及西矿。其中西矿属于包钢股份,年开采量1000万吨。主、东矿属于包钢集团,矿石排他性供应包钢股份,包钢股份拥有其中的铁、稀土、萤石等所有成分的开发收益权,目前年矿石产量约1000万吨。此外,包钢股份还坐拥白云鄂博主东矿60多年开发选铁后形成的尾矿库,尾矿库资源量约2亿吨,稀土品位平均7.01%,稀土储量折合氧化物1382万吨,是世界第二大稀土矿。
背靠着如此丰富的资源,刘振刚表示,未来五年包钢股份将全面系统做好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打造钢铁产业、煤焦化工产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三大支柱,构建以钢铁主业为重点、白云鄂博资源综合利用和新产业链延伸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链”描绘资源综合利用蓝图
方向已经确定,但如何真正的在资源综合利用上做好文章?包钢股份已经规划好了蓝图,在与投资者的交流中,刘振刚就强调了“三链”,即升链、延链、强链,提高产业的安全性和韧性。
首先是钢铁产业上“升链”。以打造国内领先的稀土钢新材料综合供应商和服务商为目标,推动稀土钢品种系列化、标准化、高端化。“十四五”末钢铁产能达1750万吨以上,人均产钢1200吨,品种钢占比超50%,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再提高2~3个百分点,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综合竞争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其次是资源及综合利用产业上“强链”。以白云鄂博资源为主体,把资源及综合利用产业打造成为第三主业、发展第三极。围绕国家战略性资源开发规划和发展布局,推进白云矿深部资源勘探、开采工作,打造国内最大的铌、钪、萤石产业,全面挖掘自有资源生产能力、资源节约能力、资源转化能力和绿色发展能力。提高包钢股份自产精矿产能,实现资源的供给稳定,年“自产精矿+稀土精矿+萤石产量”突破千万吨。努力打造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基地。
最后是煤焦化工和氟化工产业上“延链”。以800万吨焦化产能完全释放为基础,煤气、粗苯、焦油等焦副产品为原料,持续提升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全力推进焦炉煤气加工、粗苯深加工、焦油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增加高附加值化产品。大力发展氟化工产业,目前正在建设全球最大的萤石生产基地,这条全产业链工程建成后,可形成氢氟酸年产30万吨、氟化铝年产36万吨的规模,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智能化、数字化赋能未来
在包钢股份资源综合应用的路径中,智能化、数字化成为高频词汇。刘振刚就介绍到,包钢股份正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智能制造成果竞相涌现。5G智慧矿区无人驾驶常态化运营,矿山采掘设备远程操控测试成功;50余台机器人实现“3D岗位”代替人工;自主设计研发的冷轧平整线自动贴签机器人成功上线;库房无人化项目、空气动力管网智能控制平台、环保平台监测系统陆续投入试运行……一个个智能化、数字化项目竞相落地,改变着公司的生产面貌。
在包钢股份未来的规划中,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也将进一步深入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中。刘振刚表示,公司将进一步推进无人驾驶、作业机器人、无人值守、电子围栏等项目广泛实施,建设智慧型生产线。深化智慧运营,用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一体化运营管理系统。分步推进“3D岗位”机器代人、无人库改造、无人平台项目,优化工艺效率,提高现场安全性。
而这也离不开创新人才的支撑,包钢股份表示,将全面推进人才强企工程,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稀土钢产品研发企业重点实验室,培养具有国内一流创新能力的本土科研队伍,推进重大技术集成和重点工程示范应用,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以首发产品引领市场需求。持续推进稀土钢品种系列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溢价能力,打造稀土钢品牌。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