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火爆的五一过去了,按照文旅部大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5天时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74亿人次,恢复到疫前同期的119.09%,实现收入1480亿元,恢复到疫前同期的100.66%。远距离旅游大幅增长,各种排名纷纷出炉。
都希望形势真正好起来,但是深层次看,仍处于恢复的态势,而不是真正的复苏。
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的火爆,早就在预料之中。城市大休闲和乡村微度假虽然成为新的渠道,但远行还是心中追求。今年五一期间的旅游市场有“三好”,一是“平安”,这取决于交通部门和各个目的地政府的努力,平安二字背面是无数人的付出。二是“天气给力”,全国的天气基本都好,大家得以享受蓝天白云。三是“秩序良好”,如此“人从众”的场面,没有发生大事故。
市场也呈现一系列亮点,预示着未来变化。一是淄博现象,不仅是友好型城市的积淀,也预示着友好型目的地的发展。二是涌现一批产品亮点。“长安十二时辰”是城市更新的二代版本、《长恨歌》常演常新。三是市场变化,汉服在洛阳牡丹节期间大放异彩,“特种兵式旅游”虽然难以持续,也是市场追求。乡村微度假仍在持续,婺源篁岭种的是风景,晒的是生活,还是五一的重头戏。此外,湖州度假、台州美食开始升温,做好了将可以持续。这些现象,根基在生活,通过互联网传播,利用数字化提升,展现了新的风采。
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个五一,还是旺丁不旺财。简单算一下,人均花费540元,还是在远距离旅游大幅增长的情况之下。其次,质量有待提高。在旅游如此集中的情况下,能够保障安全和秩序就很不容易了。现在的基调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旅游者预期越来越高。此外,人才短缺是现在旅游业最大的短板,也是五一旅游中突出的现象。三年下来,行业骨干大把流失,形势恢复后虽有一些回流,仍远远不足。企业痛感无人可用,更谈不上如臂使指,只好搞“瓜菜代”。
现在,人们习惯性地以2019年为参照系,回想一下,那时候旅游结构不优、企业不强、效益不好、质量不高,三年之中,原有的泡沫基本被压缩,现在应站在新起点上,谋求旅游高质量发展。
文/魏小安(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