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消费和视频直播活动蓬勃发展,一大批“测评”平台和博主应运而生。3月2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消费者了解“第三方测评”的概念,近八成消费者会在购物前观看测评作品,相关信息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较大。
同时,调查结果进一步指出,目前“第三方测评”市场存在着无标准测评、疑似虚假测评、商养一体等三类突出问题,不断产生的乱象引发消费者担忧及社会各界关注。中消协建议设置行业准入门槛,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平台方推进账号身份认证,加强账号管理。
测评博主活跃各大平台消费者纷纷被“种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网络购物的蓬勃发展,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商品选择。直播视频、网上带货等新业态增势强劲,也为消费注入了新活力,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消费需求驱动了“第三方测评”市场发展。
所谓“第三方测评”,据中消协介绍,通常是指未取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及CNAS认可的组织或者个人,宣称通过自身测评或引用对比专业检测结果、分析调研数据、表达主观使用感受等方式对商品的质量、功能、设计、成分、服务、性价比等方面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并将结果以图文、视频或直播的形式通过自媒体进行发布推广,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参考。
具体的,中消协对抖音、微博、小红书、快手、B站、西瓜视频、微信平台等12家互联网平台共计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体验式调查后发现,短视频平台测评作品用户影响力高,电商平台测评作品商业性质明显;博主类测评账号是目前“第三方测评”的主力,而具备法人背景的仅有82个,占比为23.4%。短视频平台测评作品用户影响力高,电商平台测评作品商业性质明显。
不过相比个人账号,机构运作类账号数量虽少,但单个账号的粉丝量更高,均值达到了228.6万人,相比博主类账号87.4万平均粉丝量的影响力更强。
调查结果也显示,九成以上消费者了解“第三方测评”的概念,尤其是中青年群体;近八成会在购物前观看“第三方测评”作品;六成以上消费者搜索“第三方测评”主要为了观看真实的使用体验,以及挑选出最具性价比的商品;同时,受访者表示“第三方测评”最适用的品类为数码家电、美妆护肤和服装鞋靴。这与当前“第三方测评”市场状况一致,各大互联网平台的测评博主也主要集中在相关品类。
以商养测等乱象频发中消协建议平台加强账号管理
随着“第三方测评”账号越来越多,测评方法和标准五花八门、测评质量参差不齐、“以商养测”及“以测养商”等现象和问题屡见不鲜。少数测评账号非但无法帮助消费者做出正确判断,反而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不科学、不公正、不客观的“第三方测评”对生产和消费造成严重干扰。37.2%的受访者反映遇到过质量问题,其中,在微博、快手、微信观看“第三方测评”所购买的商品出过质量问题的比例较高。
(各平台所购买的商品出过质量问题的比例,图源:中消协)
据介绍,中消协通过对12家互联网平台体验式调查后发现,社交属性强的互联网平台上的“第三方测评”相对电商类平台上的问题多。这也是因为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注册账号较多,发现的“第三方测评”问题比例也相对较高。其中抖音测评标准、疑似虚假测评、以商养测三类问题占比为17.9%,小红书占比为13.1%。
具体地,93.1%的“第三方测评”账号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多;自立的测评标准严谨性较差,测评内容主观引导性较强,缺乏科学、系统的比较;测评标准前后不一致,测评结果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形。
同时,55.7%的账号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难保公正性。主要表现在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广告植入,如作品中放置购物车、电商平台跳转链接、口播推荐等,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部分测评作品缺乏中立性,测评结果不客观,以致误导消费。
中消协调查进一步指出,具备商业推广性质的作品在所有调查测评作品中占比约为31.3%,单个“第三方测评”账号约每三条测评作品中有一条为商业推广性质作品。
此外,仍有35.7%的测评账号存在疑似虚假测评问题。主要表现在夸大宣传,放大产品功能、功效,对消费者造成误导;测评产品与实物不符,与消费者实际购买商品不一致;在作品中缺乏科学的测评体系和数据支撑,以偏概全,依靠主观评价,故意诋毁某一商品进行不正当竞争。
针对本次“第三方测评”调查发现及相关问题。中消协建议,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协同发力,设置行业准入门槛,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明确规定从事“第三方测评”的准入条件,设置基本准入门槛并制定合理的申请审批机制,推进测评人员实名制和商品信息认证;明确“第三方测评”主体责任,做到“谁测评、谁负责”,相关部门组织各主体形成行业组织,制定并发布相关职业规范;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消费投诉的“绿色通道”。
同时,平台方需进行账号身份认证,强化问题账号审核。对测评类账号进行身份认证,设置“第三方测评”标签,通过账号标签向消费者进行正面推广,针对未持有相关标签的账号进行限流或屏蔽。加强对“第三方测评”的审核力度,以保障消费者不被误导;建立“健康账号管理体系”,为测评账号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管理指标。
此外,消费者需提高测评作品的鉴别力,拒绝“只评不测”。选择法人主体、粉丝量和点赞量高、评论区正向评价的测评账号;善用搜索引擎、同类比较的方法,浏览多个测评作品进行二次验证;留意测评方法,拒绝“只评不测”的主观推断。
中消协表示,下一步将会继续对“第三方测评”这种商业营销宣传模式进行监督,重点是对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的测评监督。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