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月5日,广东省科技厅公布了202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拟奖项目,215项目/人因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的突出表现,有望获得本次的省级嘉奖。科学技术奖是广东省在科技成果奖励方面的最高荣誉,通过梳理近五年(拟)获奖情况,笔者总结出广东省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领域的五点方向趋势:
一是授奖评审控量提质。2018年发布的《广东省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提出实施定标定额的评审制度,此后,科技创新奖的提名和受理数量虽连年攀升,获奖率则由2019年的28.10%降至2022年的14.78%,一升一降,体现出了控制获奖数量、提高项目质量的评审导向。
二是奖项设置不断优化。根据2022年9月1日起施行的修订版《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本次评选新设了“青年科技创新奖”和“科技成果推广奖”两类,通过完善奖项设置,搭建了从科学研究到应用转化、普及推广的完整链条。同时也体现了对青年科研人员群体的重视,更有针对性地激励和支持青年学者在“科学发明最佳年龄”有所建树。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度“青年科技创新奖”的24位拟奖人名单中,基础研究类共20人,占比超80%,这也对应了广东推动十年“卓粤”计划,加强原始创新,培养高水平青年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的相应思路。
三是“产学研用”融合特征凸显。从(拟)获奖主体来看,近五年企业牵头或参与的获奖项目占比均超60%,其中,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科技成果推广奖的获奖者大部分为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两两组队或三方合作形式,“产学研用”一体化特征显著。以“产教融合”为特色的职业教育,也正逐步探索在应用技术创新领域的角色定位和参与形式,2019—2021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均是唯一一所高职院校获奖,随着新型职教理念的推广,职业院校除传授技能,也承担了创新引导的职责,2022年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也出现在(拟)获奖名单中。从项目领域来看,多集中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方向,与广东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联度高。
四是产业领域兼顾“培新”和“固本”。(拟)获奖项目中既有特高压输电、磁悬浮等尖端技术,也有对柑橘加工技术等传统产业升级的研究,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注重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五是亟需恢复和扩大粤港澳三地协作。过去3年三地人员流动受限与合作沟通不便,港澳人员或机构参与的(拟)获奖项目从2019年前的6-7项缩减至2020—2022年间的2-4项,在全面通关后需要加快推进协作研究程度提升和港澳融入国家科创大局。
整体而言,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优化完善、与时俱进,在奖励覆盖、项目质量方面较大显著。更好地通过科技奖项激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还可考虑强化部署以下四点工作:首先,优化服务对接。探索建立相应数据库,组织专家对获奖项目或潜力型提名项目进行后续跟进指导和转化协助,使优秀项目的研究成果持续深化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其次,加快湾区合作。2月6日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已全面恢复,可考虑尽快组织相关的高校、院所和企业进行考察交流,以湾区产业端需求牵引科创合作方向和模式的突破。再次,兼顾中小企业。适当创造平台和机会,鼓励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与科研能力较强的大企业、大机构合作研发并积极申报科技奖励,适当提高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参与项目的获奖比例。最后,用好社会力量。比如,可鼓励腾讯基金会等出资支持的“科学探索奖”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奖项迈进。引导行业协会、学术团体、公益基金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设定差异化、专业化的科技奖项,共同构建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奖励体系。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