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起跑线
年关将近,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双头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伟雄每天早出晚归。他不仅要给村民发放村集体收入的分红,还要帮助邻村“带货”超百亩地的滞销红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几年来,在他的奔走下,双头村建设了全省首家村级电商产业园,成功孵化了电商企业、水果采摘园以及研学基地等项目,既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也畅通了镇里农货的销路。
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后,刘伟雄认真总结回村多年来的村务工作经验,走进田间地头倾听村民需求,计划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培育积极建言。“我要把最有‘泥土味’的建议带到会上,尽自己的努力让乡村更美、村民更富、生活更甜。”他说。
电商创业园
让村民生活“甜”起来
一年有至少12万元、多则近20万元的集体收入用于村民分红,这是刘伟雄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坐落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背后的四层创业园使之成为现实。
走进园内可以看到,不少年轻面庞正对着手机直播带货。自2017年成立至今,创业园已经入驻了58家创业企业,创造了超2000万元的产值。
沿着宽敞的村路漫步,风车在葡萄藤的绿色波浪上迎风转动。这是创业园成功孵化的水果采摘园,在这里工作的员工大多是村里以前的“困难户”,如今有了灵活就业的机会。
2014年,刘伟雄从广州回到家乡担任村务工作。那时,双头村还是贫困村,土地仅有2.8平方公里,但村民有近4000人。地少人多,难以开展规模种养,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脱贫的掣肘。
如何突破自然条件限制,盘活人力资源,让村里红火起来?刘伟雄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很多村民都有创业想法,却苦于没有平台支撑。他想到了发展电商的路子,并前往广州、深圳等地开展实地考察。
2017年,双头村正式成立了全省首家村级电商产业园——双头双创电子商务创业园,聘用了专业导师,为村民提供电商或农技培训,并提供免费场地、水电及创业指导等支持,吸引了众多青年返乡创业。
这一创业平台不仅为村民带来了丰厚分红,也帮他们开启了崭新事业。“以前进门全是‘苦’,现在开门都是‘甜’!”刘伟雄说,在入户调研时,他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
在五六年前,村民往往会倾诉生活中的压力和苦恼;如今走进家家户户,酸甜的葡萄、香甜的红薯,不断被热情地塞到他手中,大家脸上都盈满了笑意——腰包鼓了、工作稳了、福利好了,生活越过越甜。
现在的双头村创业园,不仅服务本村村民,也造福周边的村庄与村民,帮助他们将红薯送上珠三角城市市民的餐桌,还在周边村庄开设课程和研学班,为镇里引来客流。
建议政策赋能
将更多年轻人留在村镇
从无到有,从苦到甜,变化是刘伟雄和大家一起“跑”出来的:创业园落地前,他们辗转于珠三角的成熟电商园学习发展经验;创业园走上正轨后,他带着创业企业跑展会,还现场用“双头魔芋酱”烹饪家乡美食,赢得参展商青睐。
近来,刘伟雄又开始“跑资源”:支持网剧剧组进村拍摄,邀请珠三角地区旅行社体验游玩,开发“我在双头村有棵葡萄树”认养等活动……让美丽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招牌。
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后,刘伟雄既兴奋又忐忑:“以前我都是服务本村,现在有了新身份和新机会,希望能为全省乡村振兴发展发出好声音。”
研究富农兴村政策、倾听村民声音,刘伟雄为参会做足准备,密密麻麻记满了笔记本。他的关注与思考从身边来,从基层实践中来,从田埂上、创业园里来。
在走访时,大多村民谈起希望未来能够腰包更鼓、福利更好,也有不少人期待更多在农业技术和电商创意上的资源支持。充分调研村民诉求后,刘伟雄归纳出“产业”和“人才”两个关键词。
“产业振兴是乡村发展的关键,如何为乡村留住人才是我们更为核心的命题。”他表示,此次参会,他将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人才振兴的政策赋能提出建议,希望让更多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人留在家乡。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刘伟雄说,自己也把此次参会当作宝贵的“取经”机会,期待在会场中收获更多乡村振兴发展的“妙招”。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钱明雅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